A+ A A-

站內搜尋

難搞的轉移性腎細胞癌 改頭換面了

美國腎癌常見於中老年,48%新診斷的腎癌65歲以上,男性發病率是女性2倍。目前治療成績5年存活率,已經從1987~1989年57%提高至2006-2012年74%,治療成績改善部份與早期診斷有關,但1/3患者一開始診斷就屬於晚齊或有遠處轉移,腎癌即便是根治性手術術後仍然有1/4會復發或轉移。轉移性腎細胞癌常見轉移部位為肺、淋巴結、肝、骨和腦。

 

近20年,因為發病機制研究得深入,新藥和新治療手段,讓轉移性腎細胞癌的治療快速發展,不斷地改善預後。

 

病理生物學和基因特徵

 

腎細胞癌(簡稱腎癌)起源於腎元的一系列之異質性惡性腫瘤,腎細胞癌有不同組織學和分子亞型。腎細胞癌根據國際腎臟病理協會腎腫瘤溫哥華分類,透明細胞癌(clear cell)占70%,伴隨有VHL基因突變,突變率為52%,VHL為細胞氧氣感受器基本成分,突變至VHL失活,導致缺氧誘導因子(HIF-1)增加,啟動下游缺氧-驅動基因,如VEGF等血管生長因子。而另外腎細胞癌有mTOR訊息傳遞路徑的活化,導致細胞生長和分裂,所以mTOR抑制劑治療腎癌也有效。

 

第2種常見病理類型為乳頭狀(papillary)腎細胞癌,占xk710%,常見有第7號和17號染色體拷貝數增加。而MET改變和第1型乳頭狀腎癌有關,NRF2抗氧化反應元件的改變與第2型乳頭狀腎癌有關。

 

其他少見腎癌類型包括嫌色(chromphobe)細胞癌(比例5%)和集合管癌、腎髓樣癌、染色體移位癌(<1%)。嫌色細胞癌經常伴隨有TP53(32%比例)和PTEN(9%比例)改變。集合管癌常見CDKN2A(一種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表達,髓樣癌則經常伴有SMARCB1表達缺失,染色體移位癌伴隨有TFE3或TFEB基因融合。

 

新穎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讓腎癌的免疫治療有了希望。PD-L1與PD-1結合,抑制細胞因數釋放和T細胞抗腫瘤的細胞毒活性,負性調節免疫反應。

 

 

全方位電子報

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