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站內搜尋

高禾醫院細胞治療中心的德國赫克爾全身腫瘤熱治療儀器介紹

用熱治療疾病的歷史沿革

許多傳統醫學早已經知道使用熱水浴、熱沙浴或汗蒸汽,對人體進行物理性的加熱,是有益於健康。

在500年前,英國醫生托馬斯·西德納姆爵士就提出一個論點:

“發熱本身就是大自然的工具”,

在關於發燒到底是一種需要處理的麻煩症狀,還是人體刺激自我修復過程的機制的爭議中,提出了他自己的主張。

 

在抗發炎藥物和抗生素問世之前,當時的醫生(包括中醫)會故意讓患有無法治癒、危及生命的疾病的患者出現感染,以誘發強烈的”發燒”反應。

 

譬如: 在 1866 年,威廉·布施 (Wilhelm Busch) 醫生很早就注意到了發燒反應與癌症肉瘤消退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弗里德里希·費萊森 (Friedrich Fehleisen) 也觀察到了部分罹患嚴重丹毒患者其癌症會有緩解的情況。

 

類似的肉瘤完全緩解的病例報告,鼓舞了美國外科醫生科利突發奇想地以靜脈注射注射丹毒球菌和奇效芽孢桿菌的混合物(後來開發成叫做科利毒素的抗癌藥物),對難治性且進行性的惡性腫瘤上的治療取得了緩解效果。後來,科利醫生因此被譽為「抗癌免疫療法之父」。

 

奧地利醫生尤利烏斯·瓦格納-賈雷格 (Julius Wagner-Jauregg) 在1917年研究以瘧原蟲接種來治療麻痹性痴呆,這項研究使他獲得了192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雖然他也在1887年研究丹毒與結核菌在對於思覺失調的影響,但是效果並不好。

全世界第一台全身熱治療儀器的問世

直到1960 年代發展出了「主動發燒療法」,使用會引發熱的藥物(例如 Pyrifer、Pyrexal、Vaccineurin)以及全身性熱療(定義為有機體的物理升溫)被廣泛做為一種醫學療法,用於治療傳染病和發炎的方法。

 

1960 年,馬丁·赫克爾 (Martin Heckel) 發明了全世界第一台全身熱療 (WBH) 的設備,該設備開始使用近紅外線替代熱水浴,作為「主動發燒療法」。從1965年起,德國的曼弗雷德·馮·阿登納發展了「系統性癌症多步驟治療」(簡稱sCMT)的概念,開發了全球第一台水濾紅外光線A-全身熱治療儀器(wIRA-WBH)的設備。

3-Level的全身熱治療

關於全身熱治療的定義:是透過物理方式引起身體核心溫度的升高,其範圍從可在家中進行的短時間、輕度加熱的應用,到必須在重症加護病房環境中進行的極端型的全身熱治療。

以下為德國熱療協會 (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Hyperthermie) 的指南將全身熱治療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輕度型的全身熱治療、中度型的全身熱治療(溫度提高至發燒範圍)、極端型的全身熱治療”。

關於輕度型的全身熱治療

是全身熱治療的第一階段,身體溫度升高到核心溫度的水平,四肢溫度升高至37-38度。此階段持續的時間個體差異極大,一般為10~20分鐘,極少數情況下甚至長達30分鐘。隨後身體核心溫度的上升速度也是如此。(如下圖所示)

接受輕度型的全身熱治療,一旦患者當因啟動體溫調節壓力而感到不適,就可以停止身體加熱。接下來的保溫階段(此時會伴隨有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化),一般會持續時間為 30 至 120 分鐘。建議總體治療時間為 90 分鐘。

 

輕度型的全身熱治療的主要生理效應是會讓骨骼肌和平滑肌張力降低,以及包括四肢在內的周邊組織之血流灌注會增加,這點對於退化性疾病的損害營疾病尤其重要。所以輕度型的全身熱治療的適應症:包括肌肉骨骼系統疾病(例如,慢性骨骼肌張力增高,尤其是慢性背痛、意外事故後復健、退化性骨關節炎、纖維肌痛、動脈高血壓)、系統性硬皮症和雷諾氏症候群。

 

 

中度型的全身熱治療(溫度提高至發燒範圍/Fever-Range Whole-Body Hyperthermia ,簡稱FRWBH)

中度型的全身熱治療當身體核心體溫達到發燒範圍後,大多數患者會發現治療很累,但這是一種「有趣」的體驗。護理師將透過同理心溝通、在額頭敷冷布以及相關程序來幫助解決這種情況。可以讓患者透過聽音樂、甚至看影片來分散注意力。有趣的是,體溫調節壓力的發展與核心溫度的升高並不直接相關,儘管溫度穩定上升,體溫調節壓力也可能突然增加或減少。

 

當達到目標溫度的水平後,應該要關閉德國赫克爾紅外線全身熱治療儀器,用毯子蓋住患者並留在篷帳中,或將患者包裹在帳篷織物中,使其呈半坐姿勢,或降低德國赫克爾紅外線全身熱治療儀器的輻射強度,同時讓患者繼續躺在網上(Iratherm 裝置)。在此體溫平台期,大多數患者的身體核心溫度會再上升 0.2–1 °C,而壓力不會再增加。此階段的持續時間通常為 60 分鐘,但只要患者可以忍受,是可以適度地延長操作的時間。在保溫結束時,當所有隔熱或進一步的能量供應終止,且體溫調節冷卻機制不再受到抵消時,大多數患者會立即感覺良好、沒有壓力,即使體溫尚未開始下降。

 

如果要執行長時間的中度型的全身熱治療(體溫高於 39°C 4-6 小時) 的臨床治療,可以適度讓患者鎮靜,這種作法已被證明是安全可接受的,並且與化療和免疫療法相結合,發揮協同的療效,可以治療癌症患者的廣泛性擴散性腫瘤。

 

中度型的全身熱治療的概念:升高的身體核心溫度,啟動免疫反應強烈活化的重要觸發因素,進而活化身體的先天性和適應性的免疫反應。當冷血動物往較溫暖的環境移動時,其身體核心溫度會升高,而溫血動物則會發燒,雖然發燒是身體面對感染的反應之一,但不能等同於全身熱治療引起的高溫反映,有趣的是,全身熱治療導致發燒的溫度範圍之十,還可以抑制慢性發炎反應和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炎反應。更簡單地說,全身熱治療會替人體的“免疫系統重置”,以克服因為免疫反應過高或過低相關的慢性病理及功能障礙。

 

目前中度型的全身熱治療的適應症包括:重度憂鬱症、自體免疫相關之肌肉骨骼系統慢性發炎性疾病(例如:僵直性脊椎炎和乾癬性關節炎)以及當作癌症治輔助使用,特別是免疫治療。 中度型的全身熱治療也可以提高抗生素藥物治療慢性萊姆病的療效,並刺激抗菌免疫反應。

極端型的全身熱治療(Extreme Whole-Body Hyperthermia)

極端型的全身熱治療是在重症監護應用與深部麻醉下進行的,需要全面的準備、對生命徵象進行的廣泛監測以及治療後的仔細追蹤。副作用的風險比中度型的全身熱治療高一些,因為設定的身體核心溫度遠遠超出了人類對常見感染的免疫反應而產生的發燒範圍。此外,還需要有皮膚與身體溫度的監測和患者定位方面有特定的技能和經驗,以盡量減少熱對皮膚損傷的風險。極端型的全身熱治療已經可以用於直接破壞腫瘤環境中的癌細胞以及對抗慢性感染中的細菌和病毒。

 

1965 年,M. von Ardenne 提出「全身性癌症多步驟療法 (sCMT)」,其中以極端型的全身熱治療為其關的鍵要素,該療法包含三個主要步驟:

(a)全身極度高溫(最高溫度至少為42℃),

(b)誘發高血糖症,以及

(c)呼吸性高血氧症。

 

主要是透過降低癌症組織中的 pH 值,應用誘導出的高血糖來選擇性地使癌細胞對熱更加敏感。當1974 年該概念擴展,包括針對相應腫瘤實體的化療方案。由於高血糖可能刺激癌細胞生長,因此必須仔細考慮sCMT是否完全排除這種促進生長的作用。

 

從 1990 年代中期到 2005 年,多項採用極端型的全身熱治療的1期和 2期臨床試驗陸陸續續地發表,其中大多數的目標溫度設定在 41.5°C 至 41.8°C 之間,並結合癌症的化療。此後人們對該治療方案的興趣迅速下降。有一篇評論認為是「由於現代癌症治療上會傾向提供了許多侵入性較小的治療選擇,所以極端型的全身熱治療不太可能在現今常規臨床照護上找到用武之地」。

 

德國赫克爾紅外線全身熱治療儀器禁忌症和副作用

因為只有身體核心溫度僅略微升高,一般來說輕度型的全身熱治療是沒有禁忌症的。然而,對於中度型的全身熱治療和極端型的全身熱治療,整體健康狀況是絕對是需要良好的情況。

 

中度型的全身熱治療的禁忌症取決於體溫加熱的程度,主要是不同的高溫會造成心血管壓力,以及不必要的發炎過程激活的可能性,以及荷爾蒙和代謝狀況的不穩定。幾乎所有患者在接受中度型的全身熱治療後,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由於中樞體溫調節系統的壓力,而產生的煩躁不安的感覺,頭痛則可能表示有輕微脫水。

 

而全身熱治療儀器之最重要的絕對禁忌症是心臟功能不佳、主要內臟器官功能不全和有周邊動脈疾病。相對禁忌症包括心律不整、急性感染、嚴重淋巴水腫、血栓形成的高風險以及進展性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症),必須進行個別評估並且可能需要事先給予相關的治療。

 

對於病情惡化的發炎性疾病,例如:原發性慢性多關節炎,線全身熱治療儀器通常應該在亞急性期應用,因為擔心會因此意外刺激急性發炎反應。

 

與傳導性熱治療技術相比,德國赫克爾紅外線全身熱治療儀器可以降低皮膚表面的熱負荷,因此可顯著提高治療耐受性和患者的依從性。德國赫克爾紅外線全身熱治療儀器的技術設計和程序刻意防止熱量散發到周圍環境中,但同時,血液灌注失調會削弱從外圍到核心的熱對流傳遞,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會因此導致皮膚熱損傷。

 

具體來說,實施極端型的全身熱治療需要在經驗豐富的中心進行全面的培訓,以降低副作用的發生率,而副作用的發生率會隨著經驗的累積而顯著降低。

 

鑑於免疫療法在腫瘤學、免疫風濕病學和其他慢性發炎疾病中的角色與重要性日益增加,使用德國赫克爾紅外線全身熱治療儀器的現代全身熱治療技術已被證明是安全、可行且耐受性良好的。

 

 

參考文獻:

l   Current devices for high-performance whole-body hyperthermia therapy. Expert Rev Med Devices. 2010;7(3):407–23.

l   Hyperthermia, systemic. In: Webster JG, editor. Encyclopedia of medical devices and instrumentation. 2n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6. p. 42–62.

l   Feasibility and analysis of thermal parameters for the whole-body-hyperthermia system IRATHERM- 2000. Int J Hyperthermia. 2000;16(4):325–39.

l   Fever-range whole-body therm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gemcitabine, and daily interferon-alpha: a description of a phase I-II protocol. Int J Hyperthermia. 2008;24(8):649–62.

l   Low-dose Ipilimumab plus Nivolumab combined with IL-2 and hyperthermia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disease: exploratory findings of a case series of 131 stage IV cancers -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 single institution.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21;70:1393–403.

l   Hyperthermia. In: Radiobiology for the radiologist. 8th ed. Philadelphia: Wolters Kluwer; 2019.

l   Defining immunological impact and therapeutic benefit of mild heating in a murine model of arthritis. PLoS One. 2015;10:e0120327.

l   Fever and the thermal regulation of immunity: the immune system feels the heat. Nat Rev Immunol. 2015;15(6):335–49.

l   Temperature matters! And why it should matter to tumor immunologists. Cancer Immunol Res. 2013;1(4):210–6.

l   Antibiotics and increased temperature against Borrelia burgdorferi in vitro. Scand J Infect Dis. 1996;2:155–7.

l   Current status of radiant whole-body hyperthermia at temperatures >41.5°C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s. The German 'Interdisciplinary working group on Hyperthermia'. Int J Hyperthermia. 2005;21(2):169–83.

 

 

 

#高禾醫院

#細胞治療中心

#德國赫克爾

#腫瘤熱治療

#Heckel

#免疫治療

#CIK

#癌症細胞治療

#高禾醫院

#免疫細胞治療

#癌症中西醫整合治療

#cik細胞治療優點

#自動化微流體生物晶片

#個人化益生菌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https://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

更多癌症病友需知 請連接"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https://www.cancerinfotw.org/index.php

 

歡迎參與臉書社團:陳駿逸醫師的用心話聊俱樂部 www.facebook.com/groups/456281992960876/

陳駿逸醫師醫療門診服務時段

https://mycancerfree.com/contact/

全方位電子報

我的位置